兒童刊物,從來都不只為兒童而設。它也是一面純真的鏡子,折射出大人對世界和人生的各種期許。
戰後的嬰兒潮,令香港人口急增,不但對房屋就業醫療等帶來龐大需求,孩子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市場,儘管那時候物質毫不豐盛,卻抑壓不了小朋友的欲望。書攤和出版商也因應推出一毫數角的兒童刊物。
回顧這個起步階段林林總總的兒童刊物,最經典的當是《兒童樂園》。始於1953,終於1995,作為本地最長壽的兒童刊物,即使42年間內容風格幾經變化,銷量有起有落,《兒童樂園》卻與無數在戰後香港成長的人,有著不同的連結。
從前人們論述香港,是「借來的地方,借來的時間」,歷史的因緣際會成就出香港過去的奇蹟。 在誕生、成長、蛻變,以至最終停刊的漫長過程中,《兒童樂園》為幾代香港人營造了一個理想的兒童世界,同時剪影出我城數十年間社會狀況的一路改變。而成就出《兒童童園》的,除了團隊本身努力,也是一種只在香港發生的「歷史的偶然」,可一不可再。
夏季號《就係香港》就過去數十年間在本地出版的兒童刊物來一次檢視,同時專訪《千面樂園—我們的兒童樂園》(出版:中華書局)一書作者邱健恩博士,重溫《兒童樂園》主要創辦人羅冠樵如何在書中寄寓他理想中的兒童世界,同時反映上一代內地移民在香港建立新生活時,同時不忘自身傳統的情懷。訂閱詳情 #linkinbio
藏品提供:楊維邦、吳貴龍
#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#香港式童年 #兒童樂園 #羅冠樵